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
A. 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B. 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 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D.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1951年4月山西省委发出警告:农民“不是向着我们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方向发展”。所以要“动摇、削弱、否定私有基础”。后来中央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 实施土地改革运动 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提出“八字方针”
1958年8月,毛泽东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有两个,一为大,二为公……农林牧副渔,农业合作社原来就有。工农商学兵,是人民公社才有的。这些就是大。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的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取消。”材料表明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目的是
A.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多样化
B. 促进所有制进一步变革
C. 消灭私有制以实现工业化
D. 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
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然而,我国的工业化却从突破资金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入手,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有学者认为,这种“工业化次序和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由此可推断出
A. 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 B. 政治环境影响中国建设方式
C. 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 D. 新中国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
1895年至1911年,上海新办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112家,占全国总数的25.1%,开办资本2799.2万元,占全国总额的28.6%。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 1924~1927年
B. 1937~1945年
C. 1945~1949年
D. 1949~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