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凡市上,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请判断...

“凡市上,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请判断此记载选自(  )

A.《左传》                 B.《唐六典》

C.《宋史》                 D.《清史稿》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日午……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而众以散”可知对商业活动进行时间上的控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及以前对商业活动在时间上进行限制,故B项正确;A项错误,《左传》是儒家思想著作;CD项错误,从宋代开始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取消。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查看答案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B. 小农经济的发展

C. 土地的高度集中    D. 农民生活改善

 

查看答案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说明

A.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B.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C. 西周时期工商业被官府垄断    D. 已采用雇佣劳动生产

 

查看答案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重农抑商”的思想    B. “靠天吃饭”的观念

C. “盐铁专卖”的政策    D. “精耕细作”的特点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牛拉犁的意义就在于,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体力以外的力量作动力。从这一意义上说,犁是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和核分裂反应堆的先驱”。中国使用牛拉犁最早可能出现于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