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以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在西方广受欢迎。这表明古代中国
A. 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B.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C.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D.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宋代以都城汴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宋仁宗时,“天下废田尚多,……(民)或弃田流徙为闲民”。这一现象
A. 说明农村经济日趋萧条 B. 表明租佃制日趋衰落
C. 反映了人口流动的加剧 D. 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
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权力真空
B. 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
C. 美国失去对全球事务主导作用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如表所示史实和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1338年,佛罗伦萨有两百多家手工工场从事呢绒生产,约占全城人口的三分之一。 | 手工工场主已成为意大利政治的主导力量。 |
B | 到1904年,美国汽车市场被福特、通用、克莱斯勒3家公司瓜分。 | 美国被迫放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
C | 1953年苏联全部农用动力中,机械动力所占比重已达91.7%,畜力所占比重已降8.3% | 赫鲁晓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D | 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 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的动摇。 |
A. A B. B C. C D. D
有史学家估计: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500马克。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A. 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
B. 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C. 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
D. 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
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 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 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 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 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