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中国19世纪70—90年代进出口商品价值简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单位:万...

下表是中国19世纪70—90年代进出口商品价值简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单位:万海关两)

年份

进出口总值

进口总值

出口总值

出超或入超

1871(同治十年)

13695

7010

6685

入超325

1876(光绪二年)

15112

7027

8085

出超1058

1881(光绪七年)

16336

9191

7145

入超2046

1886(光绪十二年)

16469

8748

7721

入超1027

1891(光绪十七年)

23495

13400

10095

入超3305

1896(光绪二十二年)

33367

20259

13108

入超7151

1901(光绪二十七年)

43796

26830

16966

入超9864

 

 

A. 西方国家利用科技进步和流通的发展,对中国展开巨大贸易攻势

B. 外国商品输入的优势主要依靠鸦片贸易获得

C. 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已经无法抵挡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洪流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A 【解析】据题干“19世纪70—90年代”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而此时我国进口总值大多高于出口总值,由此可知,西方国家利用科技进步和流通的发展,对我国开展了巨大的贸易攻势,故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看出鸦片贸易是外国商品输入的优势,故B项排除;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故C项排除;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关键一是据表格时间信息分析,二是结合表格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朝代

秦汉

次数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

0.85次/年

1.7次/年

2.7次/年

5.31次/年

18.5次/年

18.9次/年

 

 

A. 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 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 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 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都主张“礼”、“法”并用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往往默许或公开承认宗族的司法权,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这说明了

A. 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

B. 宗族内部司法等级严密

C. 宗族司法高于国家地方司法

D. 宗族审判效率高于国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蒲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客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到宋代商品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出现该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合乎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