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多项技术突破,这几项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多项技术突破,这几项技术突破是如此重大,其意义是如此深远,以致值得将它们归类为新的工业革命。”材料中的“技术突破”可能是

A. 蒸汽为动力的火车    B. 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

C. 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    D. 智能电子设备计算机

 

D 【解析】蒸汽为动力的火车产生于1814年,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与材料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不符,故A错误;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多项技术突破”时间不符,故C错误;智能电子设备计算机产生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而二战是科技最广泛、最深入地应用于军事的战争,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与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多项技术突破”相符,故D正确。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战争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准确理解与把握。抓住关键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多项技术突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 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 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 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

D. 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表现为(     )

A.资本主义工厂制度普及          B.垄断组织形成并迅速发展

C.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福利国家在欧美大量出现

 

查看答案

1866年,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途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印象深刻。他在《乘槎笔记》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此时的曼彻斯特

A. 城市规模世界之最    B. 是英国的重工业基地

C. 出现纺织垄断集团    D. 是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查看答案

1828年,一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成为“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进入生活”的国度。这些“新创造”主要是指

A. 机器和工厂    B. 法律和制度    C. 理论和学说    D. 文艺和文学

 

查看答案

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 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 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 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