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分析下图,这种局面形成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主要是 A. 直接导致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瓦...

分析下图,这种局面形成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主要是

A. 直接导致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B. 推动了国际政治向民主化方向发展

C. 标志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D. 加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

【答案】B

【解析】 苏东剧变直接导致美苏两极格局瓦解,排除A;材料反映广大亚非拉国家分封独立,有利于国际政治向民主化方向发展,故选B;不结盟运动标志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排除C;材料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D。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之初与我国建交国家情况统计表

时间

数量

建交国家

1949年

10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朝鲜

波兰蒙古东德阿尔巴尼亚

1950年

9

越南印度印尼瑞典丹麦缅甸瑞士列支敦士顿芬兰

1951年

1

巴基斯坦

1952年

0

 

1953年

0

 

 

 

材料二1953年朝鲜战争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不利形势。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主要与什么性质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这反映了我国外交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国初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3)据材料三,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意义。

 

(1)性质:社会主义国家为主; 特点:一边倒; 影响:使新中国不孤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打破美国孤立政策。 (2)原因:一边倒政策不利于广泛建交;周边国家对新中国误解;团结力量对付美国需要;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成就:妥善处理与印度、缅甸关系;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声誉;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会后与更多亚非国家建交。 (3)特征:开放性、包容性、适用的广泛性 意义:成为解决国家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解析】(1)由材料可知,新中国主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体现了“一边倒”方针,结合所学,“一边倒”使新中国不孤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打破美国孤立政策。 (2)由“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这是中国财政改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如果不能尽快和周边的国家搞好关系,会给中国的国防安全带来很大的压力。结合所学,可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妥善处理与印度、缅甸关系;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声誉;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会后与更多亚非国家建交。 (3)由材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由此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3年,法国舆论研究所在国内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提出“依你之见,西欧联盟将是美苏间冲突的抑制因素,还是激化因素?”答案的构成为:41%说“抑制”,21%说“激化”。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西欧走向联合是民心之所向

B.西欧联合消除了内部矛盾

C.西欧联合将是国际重要力量

D.西欧联合加剧了美苏冷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多数欧洲人认为,欧洲的联合将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抑制,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联合的西欧将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故选C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兴力量的崛起·欧洲的联合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6届江苏江阴二中澄西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段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分析下图,这种局面形成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主要是

A. 直接导致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B. 推动了国际政治向民主化方向发展

C. 标志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D. 加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载:“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4月看来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稀奇古怪的口号”主要是指

A.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采用暴力方式夺取政权    D. 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结合材料中“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可知“第二次革命”是指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D正确。二月革命胜利后,沙皇专制统治已经被推翻A错误。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主张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但不是主要内容,故B错误。《四月提纲》还幻想和平夺权,排除C。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53年,法国舆论研究所在国内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提出“依你之见,西欧联盟将是美苏间冲突的抑制因素,还是激化因素?”答案的构成为:41%说“抑制”,21%说“激化”。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西欧走向联合是民心之所向

B.西欧联合消除了内部矛盾

C.西欧联合将是国际重要力量

D.西欧联合加剧了美苏冷战

 

查看答案

德国史学家曼沸德罗·马伊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写道:“1848年《共产党宣言》对某些人来说是救世福音,对另一些人则是魔鬼学说。它的作者被当成救世主加以欢呼,或者被当成人类害虫加以谩骂。”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看法的根本原因是

A. 评价角度不同

B. 阶级立场不同

C. 知识层次不同.

D. 理论依据不同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一些人认为《共产党宣言》是救世福音,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另一些人否定它,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的。因此造成这两种不同看法的原因就是阶级立场的不同,故排除ACD,选B。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班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全球通史》载:“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4月看来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稀奇古怪的口号”主要是指

A.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采用暴力方式夺取政权    D. 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

 

查看答案

下图是有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漫画,下列说法与漫画含义一致的是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②宰相由皇帝任免,对议会负责

③联邦议会的立法需由帝国议会和皇帝批准

④德意志实行联邦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D. ②③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宰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排除②, 帝国议会权力很小,其立法需由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排除。从漫画来看,无法体现德意志实行联邦制,排除。由漫画可知,德意志帝国保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资本主义民主任重道远,体现为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召集和解散议会,故

符合所学。综合分析,排除ABD,选C。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德国史学家曼沸德罗·马伊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写道:“1848年《共产党宣言》对某些人来说是救世福音,对另一些人则是魔鬼学说。它的作者被当成救世主加以欢呼,或者被当成人类害虫加以谩骂。”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看法的根本原因是

A. 评价角度不同

B. 阶级立场不同

C. 知识层次不同.

D. 理论依据不同

 

查看答案

观察下表,相比于《邦联条例》,1787年宪法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比较项

《邦联条例》

1787年宪法

国会机构

一院制国会

由参议院、众议院构成国会

国会议员人数

每邦为2~7人

参议院每州2名,众议院按各州人口比例确立

国会议员产生方式

各邦议会按年度指派代表

参议员由州议会选举产生,众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A. 联邦制度的原则    B. 三权分立原则

C. 妥协与平衡机制    D. 议会至上原则

【答案】C

【解析】联邦制度的原则实际是地方管理体制,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权力分配关系,排除B。由国会机构国会议员人数和国会议员产生方式,可知1787年宪法的变化主要体现妥协与平衡机制,故选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体制,不可能议会至上,排除D。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图是有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漫画,下列说法与漫画含义一致的是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②宰相由皇帝任免,对议会负责

③联邦议会的立法需由帝国议会和皇帝批准

④德意志实行联邦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D. 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