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

A. 《红楼梦》极大地冲击了统治秩序

B. 封建社会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C. 《红楼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

D. 封建伦理道德在当时已无积极影响

 

C 【解析】《红楼梦》属于文学作品,对封建统治秩序冲击有限,故A项错误;《红楼梦》没有描绘新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展现出封建社会的衰落,与当时的主流思想程朱理学不符,故C项正确;封建伦理道德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在当时还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故D项错误。 点睛:《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展现出封建社会的衰落,与程朱理学不符,且《红楼梦》本身属于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冲击是有限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画家黄休复提出绘画的“逸”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得之自然,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第二是“笔简形具”,形神兼备。当时绘画讲求“逸美”观点出现的背景是

A. 儒佛道三者开始融合。影响画家创作    B. 由于理学的兴起,绘画注重意境

C. 大批文人入仕无望,借物言志    D. 市民阶层兴起,影响绘画风格

 

查看答案

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

B. 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 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 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理学

A.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 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C. 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 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的发展

 

查看答案

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 理学思想的影响

B. 专制制度的松弛

C.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社会风尚的变化

 

查看答案

唐初规定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丁,60岁为老。唐中宗时,成丁年龄改为23岁,唐玄宗时,以l8岁以上为中男,23岁以上为成丁,58岁以上为老。唐在年龄规定方面的这种变化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A. 轻徭薄赋    B. 重男轻女    C. 尊老爱幼    D. 唯才是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