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描述的是
A. 师夷长技 B. 中体西用 C. 维新思想 D. 新文化运动
“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意在说明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扶清灭洋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
A. 《红楼梦》极大地冲击了统治秩序
B. 封建社会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C. 《红楼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
D. 封建伦理道德在当时已无积极影响
北宋画家黄休复提出绘画的“逸”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得之自然,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第二是“笔简形具”,形神兼备。当时绘画讲求“逸美”观点出现的背景是
A. 儒佛道三者开始融合。影响画家创作 B. 由于理学的兴起,绘画注重意境
C. 大批文人入仕无望,借物言志 D. 市民阶层兴起,影响绘画风格
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
B. 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 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 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美国历史学家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理学
A.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 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C. 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 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