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斯大林模式

 

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实施的,其中国有化、义务劳动制等政策都体现共产主义的原则,是“追随理想的实验”,排除A。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主要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是“面对现实的实验”,排除B。赫鲁晓夫改革是发生在五六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斯大林建立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这一模式具有理想化的期望,所以是“回归理想的实验”, 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60年代,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以下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           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④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才女张爱玲曾发出如此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清朝的服装体现出专制统治的特征    B. 清朝女人的服饰极具民族传统特色

C. “迂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国侵略    D. 清朝仍存在着严格的男尊女卑观念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出

报刊

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

 

 

A. 媒体宣传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B. 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 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D.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

13.4%

1921—1926年

-4.5%

1927—1936年

8.7%

1937—1945年

-2.45%

 

 

A. 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B. 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沉重打击

C. 十年内战期间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    D. 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查看答案

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

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