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 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 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 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斯大林模式
20世纪60年代,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以下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 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④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才女张爱玲曾发出如此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清朝的服装体现出专制统治的特征 B. 清朝女人的服饰极具民族传统特色
C. “迂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国侵略 D. 清朝仍存在着严格的男尊女卑观念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出
报刊 | 文章 |
《农村工作通讯》 |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
《湖南日报》 |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
《湖北日报》 |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
《大众日报》 | 《不容开历史倒车》 |
A. 媒体宣传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B. 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 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D.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 | 13.4% |
1921—1926年 | -4.5% |
1927—1936年 | 8.7% |
1937—1945年 | -2.45% |
A. 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B. 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沉重打击
C. 十年内战期间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 D. 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