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 经济危机的发生    B. 垄断现象的出现

C. 城乡差异的扩大    D. 工人运动的兴起

 

D 【解析】根据题干“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可知大众是指工人阶级,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亚当斯密正是要提醒防止无产阶级的贫穷和反抗,D项正确。世界上第一经济危机发生在19世纪初的英国,排除A。垄断组织出现于19世纪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城乡差别不能代表贫富差距,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知识,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关键理解题干“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格局”状态,没有形成整个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A. 欧洲共同体的严重排他性    B. 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失衡

C. “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立    D. 欧洲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

 

查看答案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 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 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查看答案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因信称义致良知

 

查看答案

朱熹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 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 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 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