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1945年之后,在理...

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调整?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

(3)指出苏联模式对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

 

(1)体制:美国:市场经济体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美国: ①利:竞争机制,社会生产效率高。 ②弊:周期性经济危机,社会公平相对缺失。 苏联: ①利:社会相对公平,初期工业化速度快。 ②弊:后期计划体制易陷入平均主义,导致效率低下。 (2)调整: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建立战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努力: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3)影响: ①农业:农业集体化(或合作社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工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所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体制:根据材料“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可知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由“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可知美国是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利弊:根据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社会平均分配,“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导致效率低下;美国充分利用竞争机制,生产效率高,“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缺少社会公平。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美国: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在国际上,则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关于苏联:二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因此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接连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3)本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由于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中国向苏联学习,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农业方面实行农业集体化,工业方面进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等,符合史实即可。 整体分析:本题以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为切入点,考查了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相对简单,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上述材料可知,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突破传统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据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原因。

材料二: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到1815年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这一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64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取消了。在1846-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多种左右的商品进口税。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2)从材料二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谷物法》废除后,外国农产品大量涌入英国市场,使英国农场主受到外国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各种农业机器陆续出现,并开始使用化学肥料,在推广优良畜种、增加程植品种、改进排水方法等方面也都有进展。1850-1870年间,英国农业产量增加一倍。

——据刘淑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谷物法》废除后英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清代画家石涛有诗云:“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

A.古典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A. 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 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 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查看答案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祇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中山先生认为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 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 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D. 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

 

查看答案

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 “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 “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