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原因是
A.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奉行
B.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的影响
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蓄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是:
A. 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发展
B. 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 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D.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1933年5月7日罗斯福面对全国民众第二次炉边谈话中说“我们的工厂能够生产出超出我们消费能力的产品,同时我们却面临着出口需求下降的尴尬局面。”为解决出口下降问题,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调整农业政策 B. 扩大工业生产 C. 实施“以工代赈” D. 实行美元贬值
1933年,美国政府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20多万头大猪和600多万头小猪。从应对经济危机角度看,政府此举
A. 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B.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C. 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D. 缓解了农产品供需矛盾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 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B. 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C. 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D. 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
A. 核能的运用促进了经济垄断
B. 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 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 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