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

——钱穆《国史新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推动“士人政府”出现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阀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材料二中的“前期地方推举制”是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存在的弊端。

材料三《宋史·常安民传》载:熙宁中以经义取士,一般举人纷纷效法王安石的学说,但常安民却特立独行,不随大流。当他在太学考试中考得第一名,试卷启封后,主考官见其年少,欲改变其名次,判监常秩(监察官员)不同意,指出:“糊名较艺,岂容辄易?”

(3)根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度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4)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研究古代选官制度时需注意哪些原则?

 

(1)措施:兴办太学;实行察举制;重用儒学家。 (2)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不利于中央集权;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等。 (3)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权威性与强制性。打破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公正性;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了国家官员队伍的素质等。 (4)原则:尊重和敬畏历史;对古代选官制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西汉重视儒学的措施:兴办太学;实行察举制;重用儒学家。 (2)根据“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阀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可知科举考试取代以门第为依据的九品中正制;根据“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阀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进行概括,结合所学知识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组织回答。 (3)特点,根据“糊名较艺,岂容辄易?”分析回答;影响,可从打击了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公平公正性、社会重学风气以及国家官员素质等方面回答。 (4)根据“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概括归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 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查看答案

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总方针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创造条件,力求会议取得成功。这次国际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 万隆会议

 

查看答案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 “求同存异”    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一边倒”

 

查看答案

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自2000年以来第11个国家与台湾“断交”。最近巴拿马“驻台湾代表”即将卸任,但并没有宣布新任人选。这表明

A. 国际社会通力促成中国统一    B. 台湾当局谋求同大陆的和解

C. “一个中国”的认同度增加    D. 两岸关系迎来了更大的进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 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