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秦设监御史执掌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汉武帝在各州设刺史,以“六条”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基本内容,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城。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制起过较好的作用。

——《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统进行立接、有效的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邓小平也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控制。”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1)特点:监察制度起步早,随着专制皇权的不斯加强而不断完善;监察机关独立性强;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等等。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分裂、统一政令;有利于督促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有利于澄清吏治。 (2)基本主张:改革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加强行政监察的意义重大。 理由:行政监察在古今中外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行政监察对政府权力运行监督最直接、有效;建立行政监察院有利于监督的专业化,强化监督的功效。 【解析】本题以中国的监察制度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说明历史事物能力。(1)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史制起过较好的作用。”可以得出答案。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得出改革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加强行政监察的意义重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统进行立接、有效的监督。”得出行政监察对政府权力运行监督最直接、有效;根据材料“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得出行政监察在古今中外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根据所学可知建立行政监察院有利于监督的专业化,强化监督的功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不同地域文明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是如何确立“议会至上”的。

 

查看答案

一直把中国当成未开化的落后民族.而不以为战争对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怕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始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A.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 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C. 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查看答案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记述某城战役时写道: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反映的战役

A. 属国共合作抗战,延缓了日军侵华步伐

B.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C. 消极的抗战导致战役的失败

D. 发生于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查看答案

193710月,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强调因为对外作战,首先要有后方根据地193711月,国民政府公开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的上述决策

A. 做好了对日防御战略的准备

B. 反映了南京沦陷后的战略调整

C. 确立了支撑抗战的战略基地

D. 表明了政府抗战意志趋向动摇

 

查看答案

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