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1925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仿效,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这一变化
A. 未能突破传统丝织业的技术瓶颈 B. 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
C. 标志着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D. 是西方工业文明成果在中国的应用
晚清思想家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近代企业中,其兴办宗旨与冯桂芬观点相似的是
A. 上海轮船招商局 B. 继昌隆缫丝厂 C. 大生纱厂 D. 耶松船厂
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1835—1911年)曾经说:“中国并没有触怒任何人……她只是一个老大的病夫,过了若干世纪的太平岁月,无形消失了活力,现在正当她慢慢复苏的时候,却被这短小精悍全副武装的日本扑到身上……”这次“慢慢复苏”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 B. 开始了引进西方政制的尝试
C. 实现了清代政权机构现代化 D. 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普及
据地方志记载,至1897年,无论通都大邑、僻壤狭瞰,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对于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土洋结合生活方式普及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开始采用的“新能源”主要有( )
①煤炭 ②石油 ③电力 ④核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斯塔夫里阿斯《全球通史》),材料中的“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主要受益于: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科技革命 D. 信息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