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

②宣扬性善论

③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

④董仲舒思想与之有渊源关系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D 【解析】据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得出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故①正确;据材料“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得出宣扬性善论,故②正确;据材料“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得出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故③正确;据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可知孟子的思想和董仲舒“三纲五常”思想有渊源关系,故④正确。故答案选D。 点睛:材料中指出人皆有不忍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等,应当结合孟子的思想主张进行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朝的中央机构不包括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枢密院

D. 宣政院

 

查看答案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西汉景帝时,文翁作蜀郡太守,先是注意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康阜”的局面。接着,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便考虑兴办教育。最初,文翁“教民读书、法令”,可能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和“以吏为师”的做法,老百姓心怀畏惧,结果学习的人“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于是“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才者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授业博士”。这些学生学成归来后,除了担任重要官职外,还做学校教师。文翁便扩大学校,在成都市区修起了学舍,增加学生名额,下县的子弟也被招收入学。这些郡学子弟,免除赋税,好的补作郡县吏员,其次向外推荐。这样办学几年后,便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和广泛的影响,大家争做郡学子弟,富人也愿意出钱求学了,蜀地的文化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甚至比肩齐鲁了,带动全国兴起了办学风潮。文翁去世后,当地百姓为他建盖祠堂,每年祭祀不断。

——据何汝泉《文翁治蜀考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翁治蜀的背景,概括其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文翁的贡献。

 

查看答案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金门、马祖长期以来都是台湾国民党军队用来骚扰大陆东南沿海的重要跳板。1958年8月23日中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猛烈炮击金门,大小金门完全被解放军的炮火封锁,金门与台湾的海上通道被截断。10月6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宣布停止炮击七天;13日宣布停止炮击两周,“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以利他们固守”。25日,进一步宣布每逢单日炮击,双日停止。美国相应地宣布了停止对国民党补给舰队护航。台湾局势很快缓和下来。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毛泽东的策略几经反复,频繁变动。从最初的还美国人以颜色,同时惩罚国民党借金门、马祖骚扰大陆;到准备夺取金门、马祖,牵制美国,支援中东革命;到“诱美逼蒋”撤守金门、马祖;到“联蒋抗美”,暂缓收复金、马,而留待将来时机成熟时,将金马台澎一揽子解决。

——据杨奎松《两次台海危机的由来及幕后》

材料二炮击金门再次把美国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美国担心,放弃金、马将会引起多米诺效应,最终严重危害西太平洋地区由岛屿和半岛组成的“反共壁垒”;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又担心蒋介石会利用台湾紧张局势,谋求冲突升级,以便将美国拉下水。为摆脱两难境地,美国试图以让出金门、马祖来换取中国同意不对台湾和澎湖使用武力,从而实现其“两个中国”的计划。蒋介石清醒地认识到,持有金门、马祖意味着台湾当局仍然统辖着大陆福建省的部分土地,这成为国民党政府仍对大陆享有统治权的一个象征,金、马成为台湾与大陆相联的最后一根政治纽带。为此,蒋介石始终不肯就金、马防卫问题对美国实行让步,9月29日公开声称,台湾将决心固守金、马,若至紧急关头,台决独立作战。

——据何迪《“台海危机”和中国对金门、马祖政策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年“炮击金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陆、台湾两方处置“台海危机”的共同点。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立国不久,仿元朝建立了宝钞(纸币)制度,规定宝钞一贯值铜钱一千文或银一两,只准使用铜钱和纸币,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正统元年(1436年),“银一两当钞千余贯,钞法之坏,莫甚于此。”加之铜钱流通数量少,朝廷“弛用银之禁”。于是,出现了“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的局面。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发了“银钱兼使”的法令,这是明朝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到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至此,白银成为社会各阶层、各地区普遍通用的法定货币。

——摘编自全汉昇《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