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朝乾隆《吴江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

清朝乾隆《吴江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据此可知

A. 政府倡导推动工商业发展    B. 新兴市镇剥离了行政机构经济职能

C. 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 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中独立出来

 

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清朝乾隆年间,吴江地区居民都从事“绫绸之业”,富裕的家庭雇人加工,贫寒之家自己加工。据此可知,“绫绸之业”成为当地最主要的产业,说明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生产中独立出来,故选D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政府的倡导”,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在于

A. 强化社会控制,稳定社会秩序    B. 防止阶级分化,缓和社会矛盾

C. 缓和土地兼并,巩固小农经济    D. 促进社会分工,发展商品经济

 

查看答案

唐太宗时,谏议大夫褚遂良奏称:“大唐制令,宪章古昔,商贾之人,亦不居官位。”成书于玄宗开元年间的《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种变化表明

A.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 商人对政治形势影响力增强

C. 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 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B.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 先进冶铁工具的发明    D. 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查看答案

观察图,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A. 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 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C. 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 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 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B. 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

C. 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 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