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可以不要前提,但是英国例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可以不要前提,但是英国例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和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了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副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在1870年之后,新能源被开发出来,原已实现机械化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式的工业涌现出来,工业开始按地理需要分布开来了。……电力已经以它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进入实用阶段。在1914年之前的20年里,内燃机和柴油机的发明,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汽车、飞机和潜水艇;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出现,使石油成为了最令人垂涎的自然资源之一。在新兴化学工业里,工业研究室正在取代个人发明家。

在工业革命的新阶段里,机器制造业的地理分布从英国和比利时——在1870年,只有它们算得上真正的工业国家——扩展到了法国、意大利、俄国和日本,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和美国。……在1871年,德国钢的产量才是英国的五分之三,到1900年开始超过英国,到1914年已经是英国的两倍。1914年美国的钢产量比德、英、法三国的总和还要多。

——摘编自【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新阶段出现的新现象。

材料四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五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4)根据材料四、五,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简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1)方式: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使其获得海外市场、原料和资金;圈地运动使其获得大量劳动力、国内市场和原料;手工工场的发展积累了技术和经验。 (2)环境污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3)新现象:新能源、新兴工业部门兴起;科学研究日益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要途径(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重工业占主导;美、德等后发工业强国快速崛起,工业革命扩展到更广泛的地区。 (4)特点: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或“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工业制成品市场,广大的亚非拉美落后国家成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地”)。 原因:国际贸易,交通革命,资本输出。 【解析】(1)工业革命的条件从原始资本积累、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回答。 (2)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的影响既要回答消极影响又要回答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包括:环境污染,城市人口膨胀,交通事故,能源危机等等。积极影响包括: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3)根据材料“在1870年之后,新能源被开发出来,原已实现机械化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式的工业涌现出来,工业开始按地理需要分布开来了。……使石油成为了最令人垂涎的自然资源之一。”得出新能源、新兴工业部门兴起;重工业占主导;根据材料“在新兴化学工业里,工业研究室正在取代个人发明家。”得出科学研究日益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要途径;根据材料“扩展到了法国、意大利、俄国和日本,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和美国。”得出美、德等后发工业强国快速崛起,工业革命扩展到更广泛的地区。 (4)根据材料可知世界经济连成一体,而广大亚非拉地区成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产品销售市场等所以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具体原因包括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手段、途径、技术等方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奢则不孙(通“逊”,谦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并指出材料二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

材料三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民国初年,出现了倡导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出现“崇尚洋货”和“倡导国货”的原因。

材料四山东城镇居民“九五”时期消费结构表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消费支出构成(%)

100

100

100

100

100

食品支出(%)

43.6

40.9

39.6

37.1

34.7

衣着支出(%)

17.4

16.7

14.0

13.6

13.2

设备用品及服务(%)

9.4

9.5

10.4

12.2

11.2

医疗保健支出(%)

3.9

4.5

4.5

4.9

6.4

交通通信支出(%)

4.9

5.5

6.2

6.0

7.0

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

10.0

11.2

12.8

13.3

14.2

居住支出(%)

6.7

7.1

7.9

8.2

7.9

杂项商品及服务(%)

4.6

4.6

4.6

4.7

5.3

 

 

(3)依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里所说的“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

A. 雅尔塔体制    B. 两极格局瓦解    C. 欧洲联盟成立    D. 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B.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C. 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 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查看答案

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中记述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该史料

A. 是研究巴黎公社的第一手史料,观点正确可信

B. 对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原因作了客观分析

C. 有助于国人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

D. 表明作者并未真正理解巴黎公社革命性质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人)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 工业革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 工业革命促成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

C. 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    D. 美国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