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是指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在展开,所以从此角度出发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提供了必要条件,D正确;AB两项是从阶级斗争史观得出的结论,C项是从文明史观得出的结论。所以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是指

A. 《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 《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C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故选C。AB项还只是商品输出阶段;D项在《马关条约》后。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 【名师点睛】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显示的是有些日本人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的认识,其中的文明之战、解放之战和救亡之战的解释全部是站在日本的立场之上,把日本说成进步、正义和团结的一方,中国则是其反面,这就掩盖了战争的本质是侵略的事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本质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北京大学附中河南分校高一12月考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

A. 英国的船坚炮利

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 中国的闭关锁国

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业文明迅速发展,要求拓展世界市场,故B正确。英国的船坚炮利,属于工业革命的产物,故A排除。中国的闭关锁国,不属于世界大势的表现,故C排除。西方列强加紧扩张,也属于工业革命的要求,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原因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12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

A. 英国的船坚炮利

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 中国的闭关锁国

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查看答案

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 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 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查看答案

戴逸先生评论清王朝某项制度时说:“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与“它”相关的是

A.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C. “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