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 “灭洋”与“扶淸”

B. 反帝与反封

C. 爱国与保守

D. 正义与非正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反映的是爱国,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反映的是保守。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名师点睛】义和团历史意义:

1、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2、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之野心。

3、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全国百强校Word】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日俄战争后,日本商人占据我东沙岛开发矿产,我地方发现报告中央政府,后经交涉力争,1909年11月,根据中日双方签订《东沙问题条约》,日本将东沙岛归还中国,将岛上日本人撤出,在交接仪式上降下日本旗,升起黄龙旗。这一事件

A. 是中国岛礁斗争史上第一次胜利

B. 表明晚清对外交往日趋强硬

C. 捍卫了领土领海主权,并威慑他国对南海诸岛的企图

D. 为解决钓鱼岛问题打下基础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岛礁斗争史上第一次胜利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故A项错误;晚清对外交往并未强硬,故B项错误;东沙岛事件与钓鱼岛无关,故D项错误;材料中事件为捍卫了领土领海主权,并威慑他国对南海诸岛的企图,故C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9∶00~10∶00

朝鲜与东学党起义

10∶10~11∶00

北洋海军的悲歌

11∶10~12∶00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 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 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C. 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 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答案】B

【解析】朝鲜东党起义是甲午战争的直接原因,北洋海军的悲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海战,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ACD项并不是三者的共性,不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朝鲜与东学党起义、北洋海军的悲歌和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共性。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 “灭洋”与“扶淸”

B. 反帝与反封

C. 爱国与保守

D. 正义与非正义

 

查看答案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是指

A. 《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 《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故选CAB项还只是商品输出阶段;D项在《马关条约》后。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

【名师点睛】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中学联盟]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9∶00~10∶00

朝鲜与东学党起义

10∶10~11∶00

北洋海军的悲歌

11∶10~12∶00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 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 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C. 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 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是指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在展开,所以从此角度出发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提供了必要条件,D正确;AB两项是从阶级斗争史观得出的结论,C项是从文明史观得出的结论。所以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是指

A. 《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 《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查看答案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显示的是有些日本人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的认识,其中的文明之战、解放之战和救亡之战的解释全部是站在日本的立场之上,把日本说成进步、正义和团结的一方,中国则是其反面,这就掩盖了战争的本质是侵略的事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本质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北京大学附中河南分校高一12月考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

A. 英国的船坚炮利

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 中国的闭关锁国

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业文明迅速发展,要求拓展世界市场,故B正确。英国的船坚炮利,属于工业革命的产物,故A排除。中国的闭关锁国,不属于世界大势的表现,故C排除。西方列强加紧扩张,也属于工业革命的要求,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原因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12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