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 瓷器    B. 丝绸    C. 铁器    D. 青铜器

 

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多么诱人,精制脱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昌南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昌南镇即景德镇,是著名的瓷器产地,故A正确。丝绸的主要产地不是景德镇,故B排除。铁器,不符合“优美的艺术”,故C排除。青铜器的主要产地不是景德镇,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制瓷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我国农业,《孟子•梁惠王上》中有“深耕易耨”之说;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记载反映出战国时期

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 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 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 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曾一度领先世界,出现了“中学西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过重要影响。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先后拜欧美、日本和苏俄为师,出现了“西学东渐”局面。中国的近代化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从学习内容层面来看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1)宋元时期“中学西传”主要以哪一方面为主?有何突出表现?

(2)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各举1例作说明。

(3)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 二者的结合在20世纪的中国产生了哪三大理论成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1)材料一提到的“恢复古代传统”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仅仅是恢复古代传统吗?试作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4)综合以上材料,用关键词概括指出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起”。下列作品中与莫言作品属同一风格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