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下半叶,由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

19世纪下半叶,由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A. 全球化趋势出现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殖民扩张的开始    D. 资产阶级的形成

 

B 【解析】材料中所述的19世纪下半叶的产品销路不断扩大,产品的原料产地也在不断扩大,这种现象出现即是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故B项正确;AC项出现在15、16世纪;D项错误。 点睛:材料“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是解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此话的真正意思是美洲的发现(  )

A. 促进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B. 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原始积累

C. 导致了东西方社会发展差距的扩大

D. 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会合交融

 

查看答案

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 西安    B. 天津    C. 上海    D. 广州

 

查看答案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 瓷器    B. 丝绸    C. 铁器    D. 青铜器

 

查看答案

关于我国农业,《孟子•梁惠王上》中有“深耕易耨”之说;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记载反映出战国时期

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 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 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 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曾一度领先世界,出现了“中学西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过重要影响。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先后拜欧美、日本和苏俄为师,出现了“西学东渐”局面。中国的近代化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从学习内容层面来看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1)宋元时期“中学西传”主要以哪一方面为主?有何突出表现?

(2)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各举1例作说明。

(3)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 二者的结合在20世纪的中国产生了哪三大理论成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