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C 【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成军队的西式改革,排除A项;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他们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收到较大成效,故选D。B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下半叶,由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A. 全球化趋势出现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殖民扩张的开始    D. 资产阶级的形成

 

查看答案

(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此话的真正意思是美洲的发现(  )

A. 促进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B. 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原始积累

C. 导致了东西方社会发展差距的扩大

D. 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会合交融

 

查看答案

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 西安    B. 天津    C. 上海    D. 广州

 

查看答案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 瓷器    B. 丝绸    C. 铁器    D. 青铜器

 

查看答案

关于我国农业,《孟子•梁惠王上》中有“深耕易耨”之说;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记载反映出战国时期

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 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 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 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