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B.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C.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D.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A 【解析】由“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这主要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故A项正确;BCD项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点睛:材料“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

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

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是

A. 国有企业    B. 独资企业    C. 股份制企业    D. 合伙企业

 

查看答案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A. 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B. 世界市场的作用

C. 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D. 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查看答案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主要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结果                D.斯大林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