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太湖地区出现……以机为田,以梭为耒……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体现了明清时期区域性经济分工的特点,故本题应选C项;题目中未涉及明朝与之前朝代手工业生产力的比较,故排除A项;题目中未涉及雇佣关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概况,故排除B、D两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B. 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

C.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 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阶段,与其相对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为

A. 石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    B. 铁器时代—青铜时代—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石器时代—铁器时代    D.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查看答案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结合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

(2)这三次改革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最终结局如何?在历史上有什么共同作用?

(3)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阶段、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回答。)

(3)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1年12月上旬,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材料二:美、加、墨三国首脑于1992年12月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拥有3.6亿消费者,区内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并加入了这个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合作将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大。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成立的组织的前身是什么?由哪三个机构合并而成?

(2)材料一、二、三中这几个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3)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为顺应材料四所示的趋势,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