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图二与图一相比,欧亚商路交通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图二与图一相比,欧亚商路交通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小国,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纪录片《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解说词

(3)文中所说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哪个国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成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原因。

 

(1)变化:范围不断扩大;各洲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由材料一中的海陆并举发展为以海路为主。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陆路交通;新航路的开辟。 (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3)荷兰。荷兰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积极开展海上贸易活动,建立商业公司从事国际贸易;商业、金融业发达;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取得独立。 【解析】本题考查欧亚商路的变化及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1)从图一中可以看到两条商路,一条是陆上,另一条是海上,图二主要以海上为主。图一是以欧亚大陆为主,图二则以全世界为目标,据此可以得出欧亚商路的变化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应当联系教材所学来回答。 (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对美洲、对世界带来的影响来辩证分析说明。 (3)根据时间“17世纪”和“海上第一强国”,可知是荷兰。荷兰成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一的两幅图并根据已学的知识来进行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材料三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

材料四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4)指出材料四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说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5)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所产生的影响是

A. 使汉朝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B. 使儒学在各郡县得以推广和传播

C. 大大提高儒学的地位    D. 使新儒学思想体系完全形成

 

查看答案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查看答案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查看答案

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A. 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 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C. 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 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