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

A. 宗教习俗    B. 农业生产    C. 祭祀祖先    D. 纪念庆典

 

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人们祭拜龙王的目的是希望它能行云布雨,广撒甘露,这是进行农业生产的需要。所以本题选B。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对农业的重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图二与图一相比,欧亚商路交通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小国,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纪录片《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解说词

(3)文中所说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哪个国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成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原因。

 

查看答案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材料三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

材料四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4)指出材料四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说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5)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所产生的影响是

A. 使汉朝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B. 使儒学在各郡县得以推广和传播

C. 大大提高儒学的地位    D. 使新儒学思想体系完全形成

 

查看答案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查看答案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