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赵翼指出汉初“布衣将相”现象是“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现象说明了
A. 西汉的统治基础是下层民众 B. 贵族社会的进一步解体
C. 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 D. 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
东周时期,各国相继扩大征兵范围,执行作战任务的军人,不但从“国人”每家一名“正卒”延伸到“余子”,而且还扩大到原只肩负力役的“野人”。各国纷纷在既有城墙外修筑外城“郭”,以扩大城区范围,建立户籍制度。各国也先后颁布成文法律,以普遍、一致的条文保障平民利益。这些变化共同体现了
A. 战争的频繁 B. 平民的崛起
C. 法治的兴起 D. 专制的强化
据《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曾强立鲁武公的少子为嗣君,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这一事件说明
A. 嫡长子继承制日渐制度化 B. 分封制受到重大冲击
C. 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的废立 D. 中央集权制已现雏形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这表明
A. 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
B. 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
C. 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
D. 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稳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重实标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暫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
某教室的历史学习园地有下面两幅图片——《1927—1929年苏联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美国修建材料二中公共工程在目的上的异同点、背景上的不同点及手段上的相同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行业 | 1895年 | 1899年 | 发展速度(1895=100) | |
棉纺织业 |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 14653 | 69564 | 474.7 |
机制面粉业 | 华商厂产量(万包) | 2047 | 6766 | 330.5 |
缫丝业 | 华商厂出口量(担) | 3039 | 4175 | 137.4 |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 38569 | 45278 | 117.4 | |
内地丝车数(台) | 7943 | 29270 | 368.5 | |
卷烟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85 | 54 | 181.2 |
火柴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126 | 241 | 191.3 |
水泥业 | 华商厂产量(吨) | 68 | 190 | 279.4 |
机械采煤业 | 华商矿产量(吨) | 89 | 145 | 162.3 |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
(2)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