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

阅读材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上)与宋代丝绸之路(下)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不同。

(3)对材料三中欧洲殖民主义的做法加以评价。

 

(1)发展: ①到达范围更广,中国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②贸易渠道增加,海上商运发展迅速;③唐宋以来,瓷器成为外销重要商品,故被称为“瓷路”。 原因:①北方战乱,陆上丝路受阻;②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③经济重心南移;④瓷器成为主要的外贸商品,需要稳定而运载量大的承载工具;⑤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背景:新航路的基础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丝绸之路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的结果;影响: ①新航路促进西欧社会转型,由封建向近代过渡,而丝路没有;②新航路促进西欧原始积累,给亚非拉带来灾难,而丝路却使多(双)方受益;③对于世界一体化来说,丝路交往有限,而新航路则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推动世界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3)评价: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地破坏和灾难。 【解析】(1)本题依据材料一地图“汉代丝绸之路与宋代丝绸之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贸易范围、贸易渠道、瓷器的地位等方面分析宋代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北方战乱、政府重视、经济重心、瓷器、造船技术、指南针等方面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封建自然经济等方面归纳背景,从社会转型、原始积累,亚非拉灾难、世界整体化等方面归纳影响,据此即可分析新航路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不同。 (3)本题据材料三“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欧洲殖民主义的做法加以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他们只学(西方)技术不学政治制度,充其量是对“破房子”进行“裱糊”而已的半拉子工程。势必被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所淹没。“他们”所属的派别最有可能是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查看答案

明朝时甘薯传入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增加与粮食不足问题,甘薯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图书写下了详细的生产指导,用以推广甘薯种植。这部图书是

A. 《齐民要术》    B. 《农书》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查看答案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期的情形时说,“有人说 C.• 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能反映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爱国情怀

B.反映了中国青年对新文学形式的向往

C.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D.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征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材料中的第一个“权威”最可能指的是

A. 国王    B. 马丁•路德    C. 罗马教皇    D. 上帝

 

查看答案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 劳动工具先进    B. 土地肥沃

C. 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    D. 发达的精耕细作技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