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为儒家思想的言论

序号

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概括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 (2)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 (3)思想: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家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 “致良知”的方面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2)本题依据材料二“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儒家思想的二重性、董仲舒的改造和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推行等方面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本题据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方面回答材料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制度的衰落、儒家思想蜕变等方面概括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上)与宋代丝绸之路(下)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不同。

(3)对材料三中欧洲殖民主义的做法加以评价。

 

查看答案

他们只学(西方)技术不学政治制度,充其量是对“破房子”进行“裱糊”而已的半拉子工程。势必被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所淹没。“他们”所属的派别最有可能是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查看答案

明朝时甘薯传入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增加与粮食不足问题,甘薯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图书写下了详细的生产指导,用以推广甘薯种植。这部图书是

A. 《齐民要术》    B. 《农书》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查看答案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期的情形时说,“有人说 C.• 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能反映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爱国情怀

B.反映了中国青年对新文学形式的向往

C.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D.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征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材料中的第一个“权威”最可能指的是

A. 国王    B. 马丁•路德    C. 罗马教皇    D. 上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