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凡国...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三: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1)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神话: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2)共同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严重。 结果不同:领导力量实力对比不同;民众对改革支持的态度不同;文化传统对变革的影响不同. 【解析】(1)本题据材料二“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并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即可从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方面说明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等方面说明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 (2)本题依据材料三“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业文明的冲击、民族危机等方面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再据材料三“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领导力量、民众态度、文化传统等方面说明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为儒家思想的言论

序号

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概括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上)与宋代丝绸之路(下)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不同。

(3)对材料三中欧洲殖民主义的做法加以评价。

 

查看答案

他们只学(西方)技术不学政治制度,充其量是对“破房子”进行“裱糊”而已的半拉子工程。势必被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所淹没。“他们”所属的派别最有可能是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查看答案

明朝时甘薯传入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增加与粮食不足问题,甘薯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图书写下了详细的生产指导,用以推广甘薯种植。这部图书是

A. 《齐民要术》    B. 《农书》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查看答案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期的情形时说,“有人说 C.• 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能反映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爱国情怀

B.反映了中国青年对新文学形式的向往

C.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D.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