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这表明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因为

A. 科举制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

B. 察举制下的官员无真才实学

C. 科举制能扩大封建社会统治基础

D. 察举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D 【解析】糊名法指在科举考试中,为公平起见,把名字给盖起来改卷的做法。材料没有提出科举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的信息,排除A。察举制选官原则上是知识才能和品德,可见未必无真才实学,排除B。材料没有突出参加科举制的成员构成上,排除C。由于察举制是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而人才无法量化标准,故受主观影响较大,糊名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客观评卷,公正选拔人才,故选D。 点睛: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要从加强中央集权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认识。察举制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因而具有封闭性。科举制采取考试选官,之后不断完善制度,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明朝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

A. 工部    B. 礼部    C. 户部    D. 兵部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卑制尊。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分化事权。下列属于后者的是

A. 汉武帝设立中朝    B. 宋代二府三司

C. 明内阁制    D. 清军机处

 

查看答案

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

A. 人民习惯了压迫    B. 王朝财力充裕

C. 国内上下一心    D. 实现了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西周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共275年,至少在200多年里地方诸侯都没有搞分裂。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    B. 周王个人魅力的感召

C. 周时宗法分封制的维护    D. 周王朝已实现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礼记》记载:“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由此可见,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维护等级特权

C. 保障专制王权    D. 打击地方分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