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发达的地方管理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

发达的地方管理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明今天的山西地区在西周时由哪个封国管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见右图)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什么样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析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右图为元代部分政府机构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是如何管理现在的山西地区的?,并简述元朝中央政府为节制行省官员的权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种怎样的发展趋势?

 

(1)晋国。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逐步建立。 (2)西汉、郡国并行制。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3)由中书省直辖。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政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述职。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设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4)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加强(或中央权力越来越强,地方权力越来越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从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等方面来分析。 (1)根据地图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今天的山西地区在西周时由晋国管辖。根据材料信息“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统治阶级多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平民国家体制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材料二中的地图中既有郡县也有封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制度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西在元朝时是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行省与中央之间的关系来说明。 (4)从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等制度的演变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

A.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              B.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

C.法德代议制形式有别              D.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

 

查看答案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 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查看答案

【加试题】有人曾经写了如下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下列关于此“大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赴俄谈判,签订《改订条约》

②出征新疆,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

③在他的军事支持下,中俄关于归还伊犁的谈判得以成功

④在他的建议下,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文的前言中说: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下列说法中与钱穆先生这段话观点最接近的是(    )

A. 历史认识都是从现实出发的人    B. 历史与现实是相互影响的

C. 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    D. 历史认识应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去

 

查看答案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期,许多历史学家相信,历史研究可以去除主观因素,达到完全客观的境地。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这种对历史客观性的信心?(    )

①“历史是一门科学,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

②“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

③“我们只要把材料准备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

④“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