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涌现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民族主义者,甘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9年,当大英帝国的地位受到布尔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的战争)挑战时,甘地自愿服务组织了一个志愿战地救援队……1906年,面临祖鲁人(南部非洲民族之一)的叛乱,甘地再次组织担架队……1914年,英国与德国爆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甘地在伦敦又招募了一支志愿救护车队……甘地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是相信,凭借着这样的付出,能够为印度同胞在帝国中赢得一种完全平等地位。

——凯瑟琳·布什《甘地》

材料二当甘地长途跋涉到达海边双手捧起一把盐时,英国殖民当局为之震动。史学家认为,正是这次“盐游行”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举行正式谈判,并且最终使印度在1947年取得独立。这次游行被称作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印度:重演“盐游行”》

材料三大批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人在每个车站聚集起来欢迎他(甘地)。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理解了甘地的话:“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西方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为英国“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的目的。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盐游行”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3)材料三中的“独特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其影响。

 

(1)目的:为印度在英帝国中赢得完全平等地位 (2)理【解析】 从谋求印度人民在英帝国内部的平等地位到要求推翻英国统治实现印度民族独立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影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印度获得民族独立,一味强调非暴力制约了独立运动的成果。 【解析】(1)根据“甘地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是相信,凭借着这样的付出,能够为印度同胞在帝国中赢得一种完全平等地位”概括得出。 (2)根据“这次游行被称作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结合材料一可知,“重要转折点”指的是从谋求印度人民在英帝国内部的平等地位到要求推翻英国统治实现印度民族独立。 (3)由“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可知,“独特方式”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三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一直停步不前”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解决农民与土地问题上所持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感动中国推选员阎肃对钱学森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材料二启蒙运动的先驱很多都参与了17世纪的科学革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数学家艾萨克·牛顿的发现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牛顿的研究都是基于严谨的科学观察和人类理性,而不是上帝的指示,他的研究获得了各方的赞誉。

——美]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1689—1799》

材料三自17世纪以来,由于弗兰西斯·培根和牛顿等人的著作,科学突飞猛进,每日都揭示新的宇宙法则。海顿在《创业》中写道:“天空向我们揭示神的荣耀”。有些人(注: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

——法]J·阿尔德伯特《欧洲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学森入选“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理由。

(2)材料二中“牛顿的发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完美的世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概述其影响。

 

查看答案

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医院以济疾苦。”

——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二 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所学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惜乎当时(注:19世纪末)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之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洪仁玕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

(2)据材料二指出“物质改革”是指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对待东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的原因及其实践。

(4)材料四表明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阶段性特征。

 

查看答案

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 响着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 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

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

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 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 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 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与之对应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据材料二,指出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3)据材料三、四,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他开始写作不是按照艺术家的方式,而是按照科学家的方式。”这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丹纳对一位法国作家的评价。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