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余英时在《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中指出:“希腊的城邦很像一种扩大的家庭,谁才算是这...

余英时在《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中指出:“希腊的城邦很像一种扩大的家庭,谁才算是这个团体中正式的分子,决定的标准是看出身而不是看居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    B. 外邦人不享有城邦的公民权

C. 城邦是一个城市为中心的国家    D. 希腊城邦重视公民的参政素质

 

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城邦公民权的问题,没有反映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故A项错误;决定雅典城邦公民权的标准是看出身,而不是看居留,这说明外邦人是无公民权的,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城邦是一个城市为中心的国家的相关表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希腊城邦重视公民的参政素质,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周代开始一直存在宵禁制度(禁止夜间活动).早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打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关闭。唐大和五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唐诗人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由此可见唐晚期

①抑商政策开始改变

②商业发展促使政策的调整

③夜市已经比较繁荣

④政府依然禁绝夜市。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浙江通志》等记载:明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松江一带)“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纺织)矣。”材料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区

A. 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格局发生变化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

C. 官营纺织经济被赶超日益破落衰败    D.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查看答案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民族主义者,甘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9年,当大英帝国的地位受到布尔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的战争)挑战时,甘地自愿服务组织了一个志愿战地救援队……1906年,面临祖鲁人(南部非洲民族之一)的叛乱,甘地再次组织担架队……1914年,英国与德国爆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甘地在伦敦又招募了一支志愿救护车队……甘地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是相信,凭借着这样的付出,能够为印度同胞在帝国中赢得一种完全平等地位。

——凯瑟琳·布什《甘地》

材料二当甘地长途跋涉到达海边双手捧起一把盐时,英国殖民当局为之震动。史学家认为,正是这次“盐游行”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举行正式谈判,并且最终使印度在1947年取得独立。这次游行被称作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印度:重演“盐游行”》

材料三大批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人在每个车站聚集起来欢迎他(甘地)。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理解了甘地的话:“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西方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为英国“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的目的。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盐游行”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3)材料三中的“独特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三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一直停步不前”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解决农民与土地问题上所持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