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

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B. 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

C. 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    D. 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成的工业体系

 

A 【解析】根据材料“通货膨胀了64%……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布局的改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在材料亦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近代一直没有实现,且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耐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我国农业社会化的实现途径是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公私合营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查看答案

在很多历史问题上,国家之间,甚至国家内部阶层之间因为立场和角度的缘故,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单就名称就会有不同的说法。比如1937—1945年中国与日本的那场战争,名称有:中国称“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中战争”、“支那事变”,西方国家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其中强调了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 抗日战争    B. 日中战争

C. 支那事变    D. 第二次中日战争

 

查看答案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八年间进行了22次正面战场的大会战,这是中华民族用鲜血书写的历史。其中一次会战,虽然最终中国军队败退,但是大量消耗了日本的人力财力,争取到时间把工业迁入西南和西北地区,抗日战争自此进入相持阶段。这场会战指的是

A. 枣宜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查看答案

为准备暑假去南京旅游,晓兰制定了一份攻略。可能出现在该攻略上的有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旧址

②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

③大屠杀纪念馆

④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纪念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该宣言发表于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