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某一国家逐步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某一国家逐步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一国家是

A. 中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日本

 

D 【解析】根据题干“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二战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经济政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因此材料中的国家是日本,故D项错误。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一部法律:“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各工业部门制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市场分配、工人工资标准及工时数等,由雇主、工人和消费者共同监督生。如果发现企业有违规行为,总统有权吊销其执照”。这部法律是

A. 《社会保险法》    B. 《联邦紧急救济法》    C. 《全国工业复兴法》    D. 《全国劳工关系法》

 

查看答案

《国富论》提出了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第一定律”。宣告“第一定律”开始破产的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B. “滞胀”现象的出现

C. “大危机”的到来    D. “新经济”的问世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说明

A. 经济危机破坏性大    B. 危机爆发的根源

C. 危机的持续时间长    D. 危机下的各国矛盾

 

查看答案

1920年苏俄奥格涅茨省的一位农民在信中写到,“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收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针对这一状况,苏维埃政府

A. 将所有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    B. 由国家统一分配生活必需品

C. 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 在农村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查看答案

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B. 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

C. 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    D. 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成的工业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