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干预经济恢复政府的权威 B. 新政促进美国社会政治力量的变化
C. 工会法提升劳工阶层参政意识 D. 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下层的地位
有经济学家认为,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 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 B. 推动新经济的形成
C. 对发展中国家是双刃剑 D. 加速世界贫富分化
某荷兰人曾说:“我打开随身带着的盒子,里面有各种欧洲不同国家的钱币,每晚都要整理一下,因为一天就可能要用好几种,这是当时的习惯。”这反映出
A. 欧洲经济独立的必要性 B. 欧盟成立的必然性
C. 荷兰加入WTO的必要性 D. 欧元启动的必然性
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并向西欧提供了大量贷款。但1948年以后,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转向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它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是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B. 适应美国经济扩张
C.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 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1848年,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第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建立。从此,“国家就以一套杂乱无章的条例对疾病展开了毫无组织的战争”。卫生法散见于地方条例、工厂条例、埋葬条例以及种痘、煤烟、食品掺假等条例之中。这些条例和组织的出现主要源于
A. 城市化进程加快 B. 英国代议制不完善
C. 大工厂制的冲击 D. 工业革命的局限性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他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 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 B. 突显出大国历史
C. 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 D. 坚持客观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