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计铁斧4件...

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计铁斧4,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缨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这说明当时

A. 青铜时代已经结束

B.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C. 牛耕得到较快推广

D. 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状况。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即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并不意味着青铜时代已经结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精耕细作技术和牛耕的问题,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铁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汜胜之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

A. 南稻北粟    B. 因地制宜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家,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拉津斯基《最后一位伟大的沙皇》

(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认识。

材料二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

 

查看答案

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求

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

A.“殖产兴业”政策  B.废除了旧体制  C.“文明开化”政策  D.进行军事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