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路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洋务派的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C. 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D. 李鸿章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托拉斯(经济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在美国刚刚出现时,“全国视为怪物,视为妖魔。政府所以摧抑扫除之,……至千九百年以后,举国舆论,幡然一变。于是遏禁之政策,一变为补救之政策。”它表明当时
A. 托拉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B. 国家实行“混合经济”
C. 政府放弃了自由竞争政策 D. 政府成为“总资本家”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地名。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兴城市出现 B. 殖民扩张 C. 新的民族诞生 D. 新的国家独立
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原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就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指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B. 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C. 美洲与欧洲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D. 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