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

A. 唐朝门下省

B. 宋朝中书门下

C. 元朝中书省

D. 明朝内阁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只要是百官的奏章,侍中审定奏章的合理性后,这个机构要先阅读奏章并签名,来纠正奏章上的错误,故可知该机构是唐朝门下省,具有封驳审议职能,A正确。宋朝中书门下分割丞相行政权,与材料不符,排除B。唐朝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不具备封驳审议职能,排除C。明朝内阁,协理奏章,不具备决策权,排除D。所以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王国维在《商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并不可胜穷……”由此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A. 广建诸侯藩国    B. 区分血缘亲疏    C. 保证法律执行    D. 巩固分封秩序

 

查看答案

以欧洲联合为代表的区域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根据要求完成有关欧洲联合的探究任务。

(1)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

(2)某同学收集到下列材料,它们可以解决有关欧洲走向联合的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材料一

欧共体总部                    欧盟成员国示意图

材料二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一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3)根据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走向联合对中国产生的重要启示。

(4)上述探究过程说明,我们在探究一个历史问题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步骤?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野蛮的痕迹、超主权货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

——摘编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二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摘编自《证券时报》

材料三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1929—1933年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材料四国外媒体热炒“货币战争(Currency War)”,目的是将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从而使发达国家在各项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讨价还价中占得舆论的先机。作为刚刚进入国际货币问题“旋涡中心”的中国,必须小心应对,切不可盲目跟风。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反映的现象的历史渊源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简析欧元产生的原因和对世界货币格局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