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汉代选官用官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依据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问题的看法。

 

(1)方式:察举制。依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 (2)观点: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 (3)看法: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4)看法: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第一小问方式,根据材料可以归纳出察举制。第二小问依据,从材料中可以归纳出主要依据有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等。第三小问特点,从材料 “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可知察举制自下而上推荐人才。 (2)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 (3)从材料“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发现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主的源头”、“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以上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最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之比较》      B《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C《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论析》

 

查看答案

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种现象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 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 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 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A. 民主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联邦制原则      D. 中央集权原则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是因为(  )

A.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力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的长期稳定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中的(  )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两党制     D、代议制民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