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市”可以设置在
A. 县治及其以上的城市
B. 郡治及其以下的城市
C. 只能设在长安和洛阳
D. 全国所有城镇与乡村
《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A. 家庭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 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 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 纺织业已经产生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中国古代帝王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社)和五谷神(稷)。“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但它反映了
①“社”和“稷”两者都是农业社会的根基
②我国古代以农立国
③我国古代君主对自然和农民的尊重
④社稷作为一个特指名词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下列各点,贯彻《适应局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中规定的关于南方的措施。
①帝国为了完成自存自卫,在不辞对美(英、荷)作战的决心下,拟于10月下旬完成战争准备。②与此同时,帝国对英美尽量采取各种外交手段,努力贯彻帝国的要求。
——《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帝国国策实行要求》1940年9月6日
材料二朕信尔等之忠诚勇武,恢复发扬祖宗之通业,迅速铲除祸根,确保东亚之永久和平,以其保全帝国之光荣。
——日本天皇《宣战诏书》1941年12月
材料三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希求帝国自卫与东亚安全出击,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意……敌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其未为逆料……朕对始终与帝国为东亚解放努力解放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8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的“国策”指什么?
(2)根据材料三,裕仁天皇宣布停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
(3)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简要分析两则天皇诏书观点的异同。
以民主取代专制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思想变革——政治变革——法律完善的过程。在近代历史上,无论是欧洲,还是东方的中国都在发生着变革。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王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体现了哪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原则?在当时最主要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2)近代,英国、美国建立起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政体的法律文献是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根据材料及中国国情分析,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否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