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 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 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 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 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2003年,墨西哥取消了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多种农产品的进口关税,不久,5万多农民因抵挡不住外来农产品的竞争,在首都举行示威游行。这一现象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应该①建立贸易壁垒②增加科技投入③扶持弱势产业④提高产品竞争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以下组织具有政治联盟和经济联盟双重性质的是
①欧洲联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亚太经合组织
A. ①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1989年,在亚太地区建立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拟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这些表明
A. 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削弱 B.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 世界发展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关于世界货币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的背景相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由成员国认缴资金并根据其认缴资金的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大小
C.世界银行最初的贷款对象主要是亚非拉国家,以帮助它们尽快发展经济
D.美元和黄金挂钩,国家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等同于黄金
赫鲁晓夫时期,从1954年起,苏联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在这些地区新建了大量的国营农场。1960年前,全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中1/3是新垦地提供的。但到20世纪60年代末,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许多地方变成寸草不生的荒漠。对上述材料看法正确的有
①赫鲁晓夫的改革采用了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办法
②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科学的态度,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③赫鲁晓夫的改革认识到了苏联农业落后的根源
④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