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 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 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 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 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 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 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 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 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A. 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 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 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 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
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 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 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 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 洋务人才的匮乏
(2016·甘肃兰州一模·29)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
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