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 使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正统地位    B. 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

C. 推翻了中国两千年封健统治    D. 结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A 【解析】题干反映了辛亥革命革除社会陋习,改变社会风气,实际反映的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故A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抗中迅速下台,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CD。 点睛:本题是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康有为此论意在

A. 否定法美政治制度

B. 抵制国内民主革命

C. 推进维新变法运动

D. 深入学习西方文明

 

查看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提出递交国书一项,只是按照西方的国际法惯例行事,并没有考虑到满清朝廷的特殊国情;当满清朝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时,被他们以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理由加以拒绝。据此可知

A. 西方挑战满清统治的合法性    B. 西方假借国际法制造战争借口

C. 清廷利用近代外交抗衡西方    D. 清廷拒不承认西方的平等地位

 

查看答案

《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革命

 

查看答案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专设删书衙,根据拜上帝会的教义和原则删改儒家的典籍,特别是对专讲“吉礼”和“鬼神丧祭”之类的言辞统统删掉。这些措施表明太平天国

A. 试图构建一种新文化    B. 对传统文化删改选用

C. 全力破除传统文化    D. 严格上下尊卑等级制

 

查看答案

德国著名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在评价十月革命时指出:“他们走在国际无产阶级的前面,夺取了政权并且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实践问题,他们在全世界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决战大大向前推进了。”在卢森堡看来,十月革命

A. 超越了时代要求    B. 完成了工人阶级愿望    C. 具有启发意义    D. 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