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

A. 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 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 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 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D 【解析】试题分析:代议制是指选举产生的代议机关行驶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主要行驶立法职能,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的议员由皇帝任命,皇帝有解散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权力。所以,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所以答案选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名师点睛】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高考主要从两个方面考查:(1)进步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方面巩固了德国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德国工业化的进程,这是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2)局限性: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带有很强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很多高考试题要求学生认识德国君主立宪制专制主义色彩的表现及其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个历史时期中共发布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的摘要,它的主要目的是

(二)对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以耕种份地,及必需的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地主耕种份地之数量与质量,由当地农民群众多数的意见决定之。

(三)对于下列各种小业主的土地,不应没收:

(甲)自由职业者,技术人员,教员,医生,学生,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等小业主的土地;

(乙)凭自己劳动所得积蓄起来的工人所有土地;

(戊)将土地出租而自己仍受雇于人的。

(十)商人兼大地主时,其土地部分照一般地主办理,但不得侵犯他的商业部分。

A. 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B. 扩大抗日爱国阵线的阵容

C. 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D. 减少红军战略转移的阻力

 

查看答案

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    )

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 B.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

 

查看答案

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作报告,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有许多的武装,有这样好的机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成土地革命。对此正确的理解是,中共

A. 开始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B. 决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

D.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1926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    B. 反映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C. 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D.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