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C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能够“直接”反映的是反映的是面对日本侵华所造成的民族危亡,荣德生等近代实业家奋起抗争、挽救民族危亡,足以证明材料是在强调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材料中的“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也足以说明实业家的确具有危机意识,其他三个选项也能体现出来,但均不是直接体现出来的,所以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的只能是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荣德生等近代实业家的民族救亡意识 【名师点睛】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他们靠实业兴国、护国、荣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评价说:"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解放后,荣毅仁支持中国政府的三大改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荣家第三代荣智健等人对中国市场经济、新兴民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

A. 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 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 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 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查看答案

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个历史时期中共发布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的摘要,它的主要目的是

(二)对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以耕种份地,及必需的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地主耕种份地之数量与质量,由当地农民群众多数的意见决定之。

(三)对于下列各种小业主的土地,不应没收:

(甲)自由职业者,技术人员,教员,医生,学生,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等小业主的土地;

(乙)凭自己劳动所得积蓄起来的工人所有土地;

(戊)将土地出租而自己仍受雇于人的。

(十)商人兼大地主时,其土地部分照一般地主办理,但不得侵犯他的商业部分。

A. 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B. 扩大抗日爱国阵线的阵容

C. 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D. 减少红军战略转移的阻力

 

查看答案

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    )

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 B.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

 

查看答案

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作报告,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有许多的武装,有这样好的机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成土地革命。对此正确的理解是,中共

A. 开始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B. 决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

D.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