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宋代士大夫在限制皇权的斗争中,始终做着顽强的努力。而宋代皇帝在被“批龙鳞,犯天颜”之际虽时有震怒,但是多数情况下允许甚至鼓励直言。士大夫制约皇权的另一直接有效的方式,即抵制、拒不执行皇帝的命令。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竟当着使者的面将手诏焚烧,并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
制约皇权的过程充满艰辛和危险。与皇帝相比,士大夫个人毕竟人微言轻,传统的忠君观念根深蒂固,大原则不可也无意更改,便想方设法,利用种种手段来达到目的。苏辙言:域中有三权:曰天、曰君、曰史官。圣人以此三权者,制天下之是非,而使之更相助。神权、史官之权被宋代士大夫充分发挥,犹如尚方宝剑,成为制约皇权的有力武器。
——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三同样重要的是,一个自由国家的思想传统应当促使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恪守宪法,以免在行使权限时侵犯其他部门。否则,会导致某一部门大权独揽。这样,不管政府的形式如何,都会形成真正的独裁……
——乔治·华盛顿“告别演说”
(1)指出材料一“全体人民”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士大夫政治限制君权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影响。
(3)为避免“形成真正的独裁”,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
A. 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 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 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 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下面是某个历史时期中共发布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的摘要,它的主要目的是
(二)对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以耕种份地,及必需的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地主耕种份地之数量与质量,由当地农民群众多数的意见决定之。
(三)对于下列各种小业主的土地,不应没收:
(甲)自由职业者,技术人员,教员,医生,学生,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等小业主的土地;
(乙)凭自己劳动所得积蓄起来的工人所有土地;
(戊)将土地出租而自己仍受雇于人的。
(十)商人兼大地主时,其土地部分照一般地主办理,但不得侵犯他的商业部分。
A. 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B. 扩大抗日爱国阵线的阵容
C. 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D. 减少红军战略转移的阻力
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 )
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 B.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